钢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克服防火方面的不足,必须进行防火处理,其目的就是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提高到设计规范规定的极限范围。防止钢结构在火灾中迅速升温发生形变塌落,其措施是多种多样的,关键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,如采用绝热、耐火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烧钢结构,降低热量传递的速度推迟钢结构温升、强度变弱的时间等。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,其原理是一致的。下面介绍几种不同钢结构的防火保护措施。
防火保护措施:
一、外包层。就是在钢结构外表添加外包层,可以现浇成型,也可以采用喷涂法。现浇成型的实体混凝土外包层通常用钢丝网或钢筋来加强,以限制收缩裂缝,并保证外壳的强度。喷涂法可以在施工现场对钢结构表面涂抹砂泵以形成保护层,砂泵可以是石灰水泥或是石膏砂浆,也可以掺入珍珠岩或石棉。外包层也可以用珍珠岩、石棉、石膏或石棉水泥、轻混凝土做成预制板,采用胶粘剂、钉子、螺栓固定在钢结构上。
二、充水(水套),空心型钢结构内充水是抵御火灾有效的防护措施,这种方法能使钢结构在火灾中保持较低的温度、水在钢结构内循环、吸收材料本身受热的热量。受热的水经冷却后可以进行再循环、或由管道引入凉水来取代受热的水。
三、屏蔽。钢结构设置在耐火材料组成的墙体或顶棚内,或将构件包藏在两片墙之间的空隙里,只要增加少许耐火材料或不增加即能达到防火的目的。这是一种为经济的防火方法。
四、膨胀材料。采用钢结构防火涂料保护构件,这种方法具有防火隔热性能好、施工不受钢结构几何形体限制等优点,一般不需要添加辅助设施,且涂层质量轻,还有一定的美观装饰作用,属于现代的先进防火技术措施。
高层钢结构建筑日趋增多,尤其是一些超高层建筑,采用钢结构材料更为广泛。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,火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扑灭的,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时,加大对建筑材料的防火保护,以增强其耐火极限,并在建筑内部制订必要的应急方案,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超薄型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涂膜流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,一是属于施工方面的原因,及涂膜一次涂装得太厚,或者涂料在涂装时稀释剂加入得太多;二是涂料的内在质量缺陷儿造成涂膜流挂。属于一个原因的,在涂装时应按要求涂装,每道涂层不能太厚,涂料涂装前,如果需要加入稀释剂,不能加得太多以至于涂料的黏度太低。
溶剂型涂料具有非常好的流平性,一次涂装所得到的湿涂膜较厚时容易造成流挂。为了防止涂料流挂,可在涂料生产时予以考虑。例如,使用适当的防流挂助剂使涂料具有合适的流变性。属于这类助剂的有有机膨胀润土、氢化蓖麻油等。
超薄型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涂膜开裂是指涂膜装成膜后,在短期内或在户外实际使用后涂膜出现裂缝的现象。根据涂膜的开裂程度和裂纹的形状,涂膜表面出现的裂纹有细裂、隙裂、微裂、龟裂、鳄鱼皮裂纹和发状裂纹等。钢结构防火涂料开裂大多数发生在涂膜表面,以龟裂纹为常见。这类涂膜病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底、面涂配套不适应;面漆中颜料体积浓度(PVC)偏高;底涂涂料未干透就进行施工和面涂料涂装得太厚等。
针孔
超薄型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针孔是涂膜干燥后,在表面出现针状小孔,严重时小孔可能像粗糙皮革的毛孔。其原因一是涂料涂装得太厚,二是溶剂挥发得太快,三是涂料的黏度较高。当涂料涂装得太厚或是溶剂挥发得太快时,在涂膜表面涂料的黏度已经很高时,尚有较多的溶剂留在涂膜内部,由于其快速挥发而形成散逸通道,溶剂顶破涂膜后涂膜已经失去流动性,无法流平以填平小孔,就在涂膜表面形成了针孔。涂料的黏度太高,在涂膜中的溶剂挥发或空气逸出时涂料已经不能够流平,同样在涂膜中留下针孔。
合理地选择溶剂,使溶剂具有适当地挥发速度,可以防止针孔的出现;在涂料中加入适量的流平剂也有利于消除针孔;适当地控制施工黏度,即当涂料黏度太高时施工前加入适量的稀释剂都有助于消除针孔。
雨斑
户外的涂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受到雨淋或雨露的侵渍使涂膜表而产生斑点,这种斑点称为雨斑。主要原因是涂膜的耐水性差,通过采取措施(例如在涂料中添加硅烷类防水助剂、提高涂膜的耐水性能等)提高涂膜的耐水性能够消除这类涂膜病态。